信用卡业务是当前银行业发力零售金融的重要赛道之一,也是支付行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随着银行年报季的落幕,大部分上市银行最新信用卡业务数据浮出水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末,已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5家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均超过1亿张。
具体来看,工商银行1.65亿张、建设银行1.4亿张、中国银行1.38亿张、中信银行1.07亿张、招商银行1.03亿张,平安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发卡量均在5000万张以上。
01
信用卡业务成熟发展
区域性银行中,上海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最多,截至2022年末达1380.42万张,是唯一一家发卡量超过千万张的城商行,其次是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分别发行653.36万张、597万张,农商行中,上海农商行处于领先地位,发卡量达210万张。
02
行业走向规范性发展
2022年7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于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指出,连续18个月以上无客户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数量占本机构总发卡数量的比例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一定比例。虽然清理“睡眠卡”有一定影响,但整体来看,2022年银行发卡量还是增长态势,民众对于信用卡的需求不断增长。
03
支付需求持续增长
据央行统计,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由2010年2.3亿张增加至2021年8.0亿张,其增长态势不减。在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不断增加,支付行业规模将不断扩大。
具体表现在消费方面,据央行数据,2022年全国银行卡的卡均消费金额为1.37万元。而根据年报数据测算,多数全国性银行的信用卡的卡均交易/消费金额都高于1.37万元,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的信用卡卡均交易/消费金额都在4万元以上,这表明信用卡相较借记卡来说,用户活跃度和黏性更佳。
此外,目前已公布的各家银行信用卡交易/消费额总额约占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3%,综合历史数据,近年来该比例均保持在80%以上。可见信用卡是我国居民日常消费最青睐的支付工具。
部分银行发卡量与交易情况的排位表现不一致,这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不同银行信用卡资产结构的差异,相对来说交易额更能反映用户的日常用卡情况,对外部消费环境的影响更为敏感。商务部将今年确立为“2023消费提振年”,已有多家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将以信用卡为抓手,积极把握消费复苏契机。
在促消费、扩内需的政策下,信用卡作为支付与信贷结合的金融产品,在联结C端、B端、G端、搭建消费场景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且信用卡业务本身能够以较低的资本消耗获取更高的收益,银行正持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支付行业及上下游产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行业规模将会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