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经历近2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我国信用卡行业正持续稳健发展,随着疫情影响、政策红利、线上需求的多重因素的影响,信用卡市场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而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消费升级,信用卡的增长必定带动支付行业逐渐步入高质量扩张期。
近日,金融数字化发展联盟联合银联数据发布了《守正出奇,行稳致远——疫情重塑下的信用卡市场研究报告》,该报告通过八十多页、近六万字的详实分析,结合定量研究和桌面研究,对疫情重塑下的信用卡行业发展特点、客群经营策略、区域市场发展态势等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最新监管要求,为信用卡业务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信用卡市场持续增
已进入“一人多卡”时代
近年来,信用卡市场持续增大,截止2021年末,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量为8亿张,同比增速2.85%,2021年,以14家信用卡市场存量较高的、披露信用卡发卡量的银行作为观察样本,信用卡平均增长量约为473万张。
从持卡数量来看,信用卡市场已进入“一人多卡”时代。一方面,目前银行信用卡发行逐渐从“跑马圈地”进入精耕细作时代,持有他行信用卡、且有良好还款记录的持卡人成为银行争抢的发卡客户,“一人多卡”现象越来越明显。
另一方面,银行信用卡优惠日益细化,不少持卡人也愿意多办一些信用卡来享受不同银行信用卡优惠。调查显示,从持卡数量看,在已持有信用卡的人群中,55.9%的持卡人拥有2张以上的信用卡,随着城市级别的上升,持卡人的持卡等级和持卡数量随之上升。
_消费场景持续拓宽
超半数消费者增加网购和外卖
《报告》数据显示,相比疫情前,消费者在网购、外卖等场景大大增加/有些增加的比例占比最大,与之相对的是,社交娱乐、住宿和旅行等场景的信用卡消费需求被暂时压制。
消费场景是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建设重点。在激烈的消费金融市场竞争中,信用卡业务更需要强化消费场景,主动寻求外部合作,以实现客户规模的增长。为全方位覆盖用户的消费场景,银行正全面布局线上、线下消费场景,不断拓展和创新场景化服务,引导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信用卡在消费金融市场上主要面向的是具有非现金支付和透支消费需求的用户,这类需求的特点是消费金额小(相较于买房买车),但是使用频率高。
_支付方式多样化
支付已成为经济增长第三极
在疫情的影响下,消费者的购买习惯逐步从面对面的线下交易转向电子商务渠道,与实体卡1.0时代、绑定第三方支付的2.0时代不同,在信用卡与手机合二为一的3.0时代,构建以生活场景、数字支付为核心的生态圈,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据显示,绑定第三方支付,如云闪付、微信、支付宝等,已超信用卡实体卡支付,成为用户最为普遍的支付手段。相比疫情前,分别有62.4%和56.3%的用户增加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的频率,网络支付已经渗入了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民生领域线上支付环节也逐步打通。可以预见的是,多元化的支付场景也为银行带来新的机遇。
作为银行零售业务的主要抓手,信用卡业务充分赋能消费复苏,助力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力。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和政策利好的背景下,信用卡业务回归本源,银行立足细分客群及区域特点,把握潜在市场机会,持续扩大用户群体,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后疫情时代下,消费者逐渐从“未来时间导向”变为“现在时间导向”,从而导致依托信用卡市场带动的支付行业正成为很多中小微企业和商家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同时,支付行业具备的便捷、快速、安全等优势吸引越来越多人使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信用卡市场还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支付行业仍是一片蓝海市场。